產品不同、產品階段不同、運營團隊的配置不同,運營崗位的差異會導致大家日常的工作會不一樣;這里說一下通行的日常工作是什么。作者章魚怕黑,個人微信(zyulaoshi),連續創業者。
一、信息積累
無論做何種運營,信息的積累一定要夠。在移動互聯網時間,所謂的碎片時間在當下已經不太碎片,我們玩朋友圈、游戲的時間動輒就是半個小時以上,發一條朋友圈然后在等待點贊或者是等待評論中渡過。《娛樂至死》中奧威爾擔心的是:有人將剝奪我們獲取信息的權利。赫胥黎擔心的是:有人將給予我們太多信息,使我們只會接受,無法自拔。這些擔心正逐步成為運營人員的常態,如何高效的進行有價值信息積累是運營成長的關鍵。
A.信息獲取
僅互聯網行業本身就天就會產生大量的信息,如果通讀下去時間基本就是不夠用的,而運營人員對這些信息基本只需要建立印象,因為更詳細的細節通過搜索就可能幫助我們完善記憶。大部分信息閱讀完標題即能獲取到這條信息,而碰到有價值值得閱讀的內容,為了保證獲取信息的效率,可以將有價值的內容推送到 Pocket 稍后閱讀。
B.話題整理
每天選定一個當日的話題進行整理,搜索話題下的所有內容整理并深入分析,比如對于內容運營感興趣,收集內容運營在百度搜索,微信公眾號搜索,知乎搜索下面的所有內容,然后按照自己的邏輯進行整理轉化成自己的內容。
C.相關書籍的整理
讀書計劃,最好根據自己的所需,比如最近對設計心理的內容感興趣,在豆瓣讀書當中 “設計心理學” 等相關關鍵詞進行搜索,把評價數高同時評價不錯的書目搜集出來,并制定一個閱讀計劃,量勝于質,不斷過濾出有價值的內容,把書讀薄。
D.接觸新鮮事物
接觸更多的人、事、物,擴展自己的視野,并提升包容力。
推薦軟件:Pocket,比如你用虎嗅、36Kr、知乎日報、今日頭條、朋友圈等客戶端看咨詢時,如果碰到有價值,需要深度閱讀的內容,把它一鍵保存到 Pocket 里,Pocket 價值在于稍后閱讀,避免深入到某一條有價值的信心里面,擾亂了閱讀節奏,或者是工作節奏。在不同設備上均能保存或者閱讀。
另外,這個軟件對于時間管理其實非常有幫助。
二、目標梳理
統計各項數據整理目標,并做適度的分析。比如
-
內容運營:看看 UV、PV 或者是網頁價值(即昨天上線內容對最終目標(目標包括注冊,下單,PV 超過 10 等等)實現的做貢獻價值是多大)
-
用戶運營:看看新用戶注冊轉化率,新用戶數,活躍用戶數,流失用戶數,用戶訂單,等指標
- 推廣運營:看看各渠道過來的流量、以及流量的質量(如停留時間,訪問區域,等等)
推薦工具:
Excel:依據這些數據,比對與已有的目標及計劃的差距;并做新的調整,整理新的思路;明天今天的目標,然后制定新的計劃;
用思維導圖整理一下新的想法,做一下發散性的思考
整理思路的工具:思維導圖,我常用的是 MindMaple;
如果已經是管理者,或者工作當中,協調的角色已經占很大的部分,建議使用:Omnifocus:Omnifocus 的價值再于跟將項目跟人聯系起來,能進行工作預測,制定定時間點,同時能標明優先級,明確每一個項目負責人及完成時間點或者是不同階段的時間點;對于團隊管理或者工作協調價值更大;
優先級排序:
重要 / 不重要&緊急&不緊急進行區分,這個可以在印象筆記里記錄,也可以在上面的 Omnifocus 里記錄
其實對于大部分運營而言,進步的核心就再于這半個小時,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:
昨天的數據表現如何,如果沒有數據反饋,定性的指標有沒有?如果不通知怎么看數據,學學 GA,百度統計,CNZZ,不同的崗位應該看什么指標上面也有大致的介紹。如果暫時無法定性判斷,用一定的邏輯去判斷,運營工作講究的就是 “一切看數據,沒有數據看邏輯,沒有邏輯看經驗”,用一定的邏輯去描述之后,然后記下問題向領導請教!當已有的核心數據已了然于心,思考一下現有的數據指標是否合理,關聯的數據指標是什么,如何能提升
如果現有的目標跟計劃有差別,思考一下定計劃的邏輯與實際運營的情況作比對,把其中的經驗用于下一次的計劃制定;緊接著就是尋找新的解決方案。
一切從源頭開始分析:
-
比如做內容運營,目標通常是 PV/UV,兩者的變化趨勢是什么,UV 不變或提高,但是 PV 再降低,查看一下各主要頁面的退出率及跳出率,以確認內容質量是否有問題;查看一下,各推門內容,推薦內容的點擊分布,看是否推薦機制需要改善;等等,不斷尋找原因;如果是 UV 降低,PV 再發生變化,通常情況可能是內容整理質量在下降,如果 UV 降低,PV 增加,有可能是內容吸引力增加,但是內容面對的用戶群再變窄;
-
比如用戶運營,拉新的數量跟拉新的成本在怎么變;除此之外的其它數據比如流失率及活躍度需要看趨勢;拉新的數量增加 OR 減少,成本增加 OR 減少,又是四種不同的情況,需要一一分析,是流量質量降低,還是獲取流量的成本變高,還是注冊轉化率再降低,在常規工作中,這些分析只需要對應相應的動作,比如投放、活動、營銷、產品更改等;
-
比如推廣運營,各渠道的流量變化趨勢如何,之前作為主要流量來源的渠道現在的情況是怎么樣,是一個渠道有問題,還是多個渠道都有問題,這些渠道最近大的變化是什么,異常動作有哪些;其次是流量質量的變化,當時的跳出率,停留時間等各項怎么變,以及滯后的統計留存率怎么在變,這樣都需要分析;
這些數據,無論變好還是變壞,只要在意料之外,就要找準原因;
緊接著是想方法,這個方法,通過需要直接解決這個目標,比如內容是 PV 降低了,改推薦機制,優質內容篩選機制;拉新數量降低,拉新成本降低,增加流量需求;注冊轉化率降低,埋點監測;可能性成千上萬種,遇到的問題越多,越有可能積累出經驗;
總結:
-
數據在變化,需要聚焦到某個具體數值的變化;
-
針對聚焦的問題,提設想羅列潛在問題-提出解決方案-問題不清楚的進行數據埋點再回收數據,清晰問題;
-
大部分的時候,只需要針對最近特殊的動作進行跟蹤分析,而不是每天都來一次,提高效率;
-
經常與領導溝通,或者向其它朋友求教
不斷進行目標分解,制定新的計劃;整月的目標分解到今天有哪些具體的事情,新的計劃需要如何調整,不斷更改
已有的指標指標一直在提高,能不能提出一些新的數據指標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。
今天工作的調整
三、晨會
晨會的交流 OR 其它
通常用來同步產品進度,運營數據表現,了解整個團隊的狀態,提升士氣并安排接下來的工作安排等;
四、具體工作
具體工作基本都是依計劃而定,比如
內容運營(產品在線教育)
產品早期:
-
策劃內容主題
-
拉人來生產課程
-
與潛在的內容生產者溝通交流
-
自己生產內容
-
內容修改
-
內容的包裝
-
內容的推廣
產品中期:
-
各種內容生產激勵體系的測試
-
構建產品機制或者是激勵體系鼓勵讓用戶自主生產內容
-
內容合作
中后期:
-
推薦及審核或人工編輯
-
軟文撰寫盈利
-
優質內容挖掘
而這其中,不同階段的運營又做站不同的事:
初級運營
-
內容素材積累
-
內容生產時的產品建議匯總
-
封面等物料的設計(如果有專門的平面設計師,則不用)
-
數據匯總
-
選題及專題制定
-
內容相關的活動制定
-
競品內容匯總
-
內容推廣資源排期
-
根據數據改善執行細節
-
……
中高級運營
-
制作內容推薦標準
-
審核流程等規劃
-
依據公司要求制定內容的相關目標
-
依據目標進行分解,包括人員分析
-
總期早期的內容生產機制
-
構建產品機制或者是激勵體系鼓勵讓用戶自主生產內容
-
內容盈利機制的探索
-
內容趨勢分析
-
……
不同產品的內容運營因產品不同而有異;
說到這里,提一下,什么是內容?
什么是內容?產品中可供用戶消費并能延長用戶停留時間的均稱之為內容。用戶在不同產品停留并去消費的內容千差萬別,所以內容在不同類型的網站上面的展現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比如新聞博客視頻類的網站,內容即是文字圖片視頻組織而成的可供消費的介質
而淘寶京東類的電商網站,內容即是每一個商品的展示頁
Appstore 等應用商店里,內容即是應用商店里面的產品。
工具類產品中的,可供消費的數據也是內容。
內容的形式依據產品的變化而變,比如對于一款天氣類的移動產品而言,內容就是天氣陰晴、溫度、PM2.5、紫外線等各項數據,內容運營的角色就是收集各個區域各個時段的天氣數據,而相應數據可以通過國家氣象局提供的接口獲得,從技術的層面就可以解決內容運營的問題,所以沒有配備專門的內容運營崗。
輕內容
天氣等產品數據→游戲道具→贊 / 喜歡→跟貼 / 評論→自拍→短視頻
內容
百科→問答→商品頁面→文章→簡歷→設計作品 /PSD 源文件
重內容
網絡小說→公開課→視頻→自制劇→微電影→電影
以上產品的內容又如何運營?根據內容的生成機制、消費場景、展現形式、傳播方式進行運營。依次往下分的,用戶運營跟推廣運營都只會比這個更復雜!!!
推薦工具:
Mac air:對于運營來說,air 就行,如果你每天因為電腦卡的問題慢 10 分鐘,一年是多長時間去算算,這個是最有價值的投資
Evernote:能使用 Evernote 盡量不用 word,文檔寫到一半電腦死機簡直太正常了,然后云協作也非常的方便
Photoshop:必備軟件,無論哪個崗位,求人不如求已
收藏夾:從設計到運營到產品到創意到營銷到素材各類網站的收集
OmniOutliner:推薦給微信運營的同事,原創文章不容易,理清思路,慢慢填空;
OmniPlan:管理各運營項目的排期;
谷歌搜索:某網站搜索、標題搜索,文檔搜索,關鍵詞搜索,相關網站搜索這些功能,必定非常受用;
五、理解產品及用戶
不斷加深對產品的理解
-
盡可能知道產品過去的試錯及數據
-
盡可能知道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
-
盡可能的使用自己的產品,從 0 開始體驗用戶消費內容的場景,從 0 開始接觸產品不斷階段時候的表現,包括登陸頻次,使用習慣,向別人推薦產品的說辭
并以同樣的方式去體驗其它產品。
理解用戶
不斷的分析用戶各項數據,泡用戶相關的群,看貼,等了解用戶的訴求
推薦工具:
Evernote,按標簽記錄,體驗產品按照大類進行劃分
六、學習
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運營?
1、是懂還是一知半解
早上或者工作期間看一個運營相關的文章就說自己努力了,工作數年人積累的經驗,需要細細研究才能了解此中深意;
做產品談場景,學習運營一樣需要談場景,作者工作的場景是什么,產品形態是什么,產品階段是什么,產品量級是什么,作者的從業經歷是什么,作者的資源經歷是什么,而你所處的場景又是什么,所以懂不是知道流量,轉化率,標題寫的方式,而是要不斷的跟現在自己的狀態做結合;
2、實踐
上士聞道勤而行之;
中士聞道若存若亡;
下士聞道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為道。
執行是一日復一日的
3、總結
大家經常說四分產品三分運營三分運氣
運營是什么是不確定性,為什么有不確定性,因為了解不夠深刻,解釋不了所以就有運營來解釋,其實背后都是一定的邏輯跟數據的,不斷的總結,才能剖析背后的內容
4、積累
比如今天有一篇微信產品的文章,看過受益非常多,能不能把所有微信的資料都收集下來,慢慢研究;微信如此,其它產品也需要如此;
案例:所有轉發過萬的微博,需不需要收集,覺得不錯的營銷案例要不要收集;以有的靈感要不要收集
系統性學習:看書,一次二次三次,反復看;
作者:章魚怕黑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36kr.com/p/5042363.html
掃碼二維碼 獲取免費視頻學習資料
- 本文固定鏈接: http://www.wangchenghua.com/post/4598/
- 轉載請注明:轉載必須在正文中標注并保留原文鏈接
- 掃碼: 掃上方二維碼獲取免費視頻資料